主件圖檔資料區
|
主件後設資料
- 收藏分類:
- 收藏等級:典藏品
- 主題類別:舞蹈
- 次要類別:現代舞蹈
- 資料類型:
- 資源類別:動態影像
- 藏品格式:
- WMV
- 關鍵詞彙:
- 薪傳 Legacy 林懷民 現代舞
- 創作者:
- 編舞:林懷民
排練指導:楊美蓉 音樂創作者:間奏曲 - 陳達 音樂創作者:李泰祥(耕種與豐收)、 陳揚(序曲、渡海、節慶)
- 其他參與者:
- 舞者:楊欣璋、林心放、許宏嘉、許哲倫、駱思維 等
音樂演出者:盧煥韋、徐啟浩、陳妙妃、李依琳 燈光:設計 - 林克華 燈光:重建 - 李琬玲 服裝:先民的服裝 - 林懷民;時裝 - 林璟如
- 主題:
- 渡大海 入荒陬 以拓殖斯土 為子孫萬年之業
連橫《臺灣通史》
明代天啟四年,顏思齊率漳泉人士,在今天的嘉義縣境內,建立了笨港十寨。這是先民在臺灣建立基業的開端。
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雲門舞集特別挑選嘉義體育館,作為《薪傳》首演的地方。
《薪傳》為全本舞劇,共分〈序幕〉、〈唐山〉、〈渡海〉、〈拓荒〉、〈野地的祝福〉、〈死亡與新生〉、〈耕種與豐收〉與〈節慶〉等八段,段落之間不落幕,不休息。
在今晚的演出中,〈序幕〉、〈唐山〉、〈死亡與新生〉不予演出。
- 描述:
創作理念: | 《雲門舞集》在重現舞作《薪傳》的節目單,總是提及:「謹以此舞獻給我們的祖先,以及為台灣的進步而團結奮鬥的中國人。」
連橫的《台灣通史》記載著先民冒險「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的心境。「明代天啟四年(1624),顏思齊率漳泉人士,在今天的嘉義縣境內,建立了笨港十寨。這是先民在臺灣建立基業的開端。」
1970年代,臺灣時值外交政治接連挫敗,「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有感而發,編創了首齣面對台灣歷史的劇場作品《薪傳》,於1978年12月16日特意選擇在嘉義體育館首演,「藉以向建立笨港十寨的先民致敬。」而演出當天美國卡特總統宣布中美斷交,全場情緒激憤。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演出的版本,由楊美蓉老師擔任排練指導。她提及排練當時,臺灣正經歷災情慘重的921大地震,傷痛未癒,遂要求學生看著照片中的災難景象訴及內心感受,並帶領大家到草地訓練,感受雙足扎根入地的狀態。她認為:「學生參與《薪傳》的演出,就如同舞者的成年禮儀式。」除了動作超越「人」的極限,從不可能中挖掘出可能,也講求群體的關係,培養團結合作精神。 | 演出時間: | 2005年12月15~18日 | 舞作描述: | 冥暗的鏡框式舞台如同巨型的投影幕,上面映射著《思想起》歌詞,舞作《薪傳》,隨著民間走唱老藝人陳達樸拙又極富生命力的闇啞嗓音,與老月琴的琴音開場,聲音牽引出時空的厚度,觀眾隨之落入記憶的流光氛圍裡。
此次《薪傳》演出非全本舞作,依序段落為〈渡海〉、〈拓荒〉、〈野地的祝福〉、〈耕種與豐收〉和〈節慶〉。其意義依序為:〈渡海〉領導祈禱的婦人及伙伴;〈拓荒〉雙手推石扒地的漢子,踩平石礫的婦人;〈野地的祝福〉懷孕婦人及祝賀的伙伴;〈耕種與豐收〉汗水灌溉田園的伙伴;〈節慶〉一群祝禱薪火相傳的臺灣人。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弦與擊樂研究所學生參與現場音樂的演奏。 | 製作名稱: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2005歲末展演 | 演出地點: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 | 錄製時間: | 2005年12月17日 7:30PM
|
- 日期:
- 1978(創作年代)
- 來源:
- 授權合法使用
- 其他:
- 編撰者:莫嵐蘭
- 版權使用限制:本作品授權採用僅供瀏覽
- 2011/01/25(資料更新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