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件圖檔資料區
|
主件後設資料
- 收藏分類:
- 收藏等級:典藏品
- 主題類別:校史
- 次要類別:文物風華
- 資料類型:
- 資源類別:實體物件
- 藏品格式:
- 其他
- 關鍵詞彙:
- 傳統藝術研究所、掛牌
- 主題:
- 傳統藝術研究所
- 描述:
事件描述: | 傳統藝術研究所成立於1993年(82學年度)秋季,是本校文化資源學院最早設立的研究所,強調專業基礎、田野經驗與分工整合的教學特性。傳藝所的課程分傳統音樂戲曲、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產業三個核心學群;以文化資源、政策及產業的整合論述,研究民間傳統及台灣本土的音樂、戲曲、工藝、美術等課題。
1997年(86學年度),設傳統音樂戲曲組(甲組)、傳統工藝美術組(乙組)、文化資源組(丙組)。
2000年(89學年度),藝術與行政管理研究所成立,文化資源組改為文化資產組;。
2002年(91學年度),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成立,文化資產組改設博物館展示組。
2005年(94學年度),博物館研究所成立,博物館展示組停止招生,繼續保留及傳承二大主
軸:傳統音樂戲曲組、傳統工藝美術組。。
2011年(100學年度),傳統藝術研究所、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整併為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
所。
傳藝所教學、研究目標依循本著國家文化政策走向、彰顯台灣文化主體性,滿足地方文化藝術研究、文化計畫及文建會附屬機構對傳統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人才之需求。課程期透過歷史、族群、社會、文化、宗教的認知,跨領域地整合理解當代文化、傳統藝術的各面向。學生積極參與田野調查,如西港王船醮、東港王船醮、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蘭陽文化資源、蘭嶼原住民文化、三義木雕產業、澎湖魚灶、金門歷史民俗及傳統工藝等調查。
傳藝所於十二月舉辦「研究生傳統藝術研討會」,共辦理12屆,並出版各屆論文集。2004年(93學年度)擴大為「文化資源學院研究生論文研討會」,2005年(94學年度)改由文化資源學院主辦。另外,傳藝所於2001年(90學年度)承辦「2000年亞太傳統藝術論壇」,並出版論文集。
傳藝所已培育碩士學位者106人,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者15人。傳藝所畢業生在大學院校執教者十餘人,擔任館長、所長、執行長者6人,執業建築師1人。
因著眼於「傳統藝術研究所」和「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兩所更前瞻性的未來共同發展,乃整合兩所資源,成立「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並奉教育部核准,從2011年(100學年度)正式啟動。
掛牌背面簽名者(由右至左、由上至下):江韶瑩、黃秀梅、呂文鑫、楊增泉、王尊賢、王維珍、周英戀、盧惠娟、簡秀珍、蘇怡安、陳佳雯、郭家治、林保堯。歲次甲申年三月廿九日立牌 |
- 日期:
- 2004(創作年代)
2012/7(入藏日期)
- 來源:
- 移轉
- 其他:
- 版權使用限制:本作品授權採用僅供瀏覽
- 備註:首次登錄時間:2013/1/16,創作年代為已知。
- 2013/01/16(資料更新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