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件圖檔資料區
|
主件後設資料
- 收藏分類:
- 收藏等級:典藏品
- 主題類別:校史
- 次要類別:展演生活
- 資料類型:
- 資源類別:靜態圖像
- 藏品格式:
- JPG
- 關鍵詞彙:
- 2003亞太藝術論壇
- 主題:
- 2003亞太藝術論壇
- 描述:
事件描述: | 延續第一屆亞太傳統藝術論壇的國際經驗,「文建會二○○三年亞太藝術論壇」將以「海上絲路的再發現:新世紀的文化藝術與產業」為題,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攜手合作,邀請中亞、印度、東南亞、東北亞等國的專家學者於十月十二日至十月二十六日之間齊聚台灣,舉辦「亞太藝術論壇學術研討會」、「亞太染織工作坊」、「亞太彈撥樂器匯演」、「亞太表演藝術匯演」等活動。
上古時代的「絲路」貫穿中亞、印度和中國之間,是重要貿易路線,直到西元九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之後,逐漸壟斷陸上絲路的貿易利益,迫使歐洲各國組織船艦,不遠千里地開拓出海上絲路的貿易路線。因此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邱校長坤良就特別從跨領域的思維出發,以「海上絲路的再發現」為議題,邀請相關國家的學者、藝術家,來台灣一起探討海上絲路的文化脈絡與亞太工藝、表演藝術的淵源與變遷。
配合本屆的活動主題,總共邀請了亞塞拜然、印尼、印度、馬來西亞、日本、菲律賓、斯里蘭卡、庫德族等國際團體,與台灣自製的表演節目融合,成為一項國際性的文化大匯演。
表演之外,織染工作坊及展覽也是本次的活動重點,從印度、印尼、台灣及琉球等國之間,在古老的染織工藝上,都有各自利用天然植物的染織技藝,當印度的藍染與台灣的藍染相遇之後,會驚訝地發現彼此間的相似性,這類的文化同質性屢屢出現在亞太的文化藝術領域上,因而形成亞太間無法分割的臍帶。文建會陳主委郁秀表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致力推廣植物染多年,所以特別安排國外的專家學者到草屯實地參訪、座談交流,希望帶給台灣推動織染產業上更實質的幫助。」 |
- 其他:
- 版權使用限制:本作品授權採用僅供瀏覽
- 2015/10/27(資料更新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