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美工
名稱(中文):1984.12.18世界日報<<王仁璐師生示範新舞-扮抽象畫義賣籌基金-室外舞集定明夏在日美廣場演出>>
登錄號:CA294201100037
美工 美工

主件圖檔資料區

點選觀看1984.12.18世界日報<<王仁璐師生示範新舞-扮抽象畫義賣籌基金-室外舞集...

點選觀看剪報資料019-01大圖
後設資料 美工

主件後設資料

收藏分類:

收藏等級:研究參考
主題類別:校史
次要類別:人物剪影

資料類型:

資源類別:靜態圖像

藏品格式:

JPG

創作者:

作者:記者/劉曉莉

主題:

1984.12.18世界日報<<王仁璐師生示範新舞-扮抽象畫義賣籌基金-室外舞集定明夏在日美廣場演出>>

描述:

圖像內容:
華裔專業舞蹈家王仁璐十六日在洛杉磯市區舞蹈公司與七位學生示範新創作的舞蹈,並舉行抽象畫義賣,以籌措明年夏季在日美廣場﹙Japanese American? Plaza﹚室外演出的基金。
王仁璐的三次捐款活動上,全由白人商業界支持,並免費提供上百份的餐點及表演場地。根據王仁璐本人的經驗,華裔對這種支持文化團體而舉行的捐款活動興趣不高。
她表示,華裔近年來在政治參與上表現得十分積極,但是對文化活動卻顯得漠不關心。王仁璐曾經與蒙是某些財力雄厚的人士接洽,希望能得到支援,也能在華人聚集的地區做幾場公開演出,但是都沒有回音。
王仁璐本人當然很洩氣,但是對整個華裔社會來說,卻十分可惜。王仁璐的舞集,很多是根據中國人的生活軌跡及歷練而創作出來,例如「金山」、「蟬蛻」、「古音的呼喚」及「地獄篇」等等皆是。在接受美國記者的幾篇專訪中,不難看出王仁璐時時強調自己具有的文化及血統,並有意將中國文化思想精髓從舞蹈中感染給外國人。
很多華人抱怨不能打入美國的社會,對王仁璐來說,卻毫無問題。她說:「美國人最講究的是社交,尤其是這種與文化有關的社交活動,最容易拉近人與人,文化與文化間的距離。」
華裔人口近年來在美國有快速增長的趨勢,很多人寧可聚集一處,生活在自己的保護圈裏,也不願向外突破發展,以長遠的眼光來看,華人既要在此生根發展,實應積極參與各項社交活動,一方面從中瞭解別人,一方面也讓別人有機會瞭解自己,來增加彼此溝通及認識。
像王仁璐推出的新舞集,華人應該多幫忙打打氣,畢竟,這種文化外交不是一日可以達成,也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支撐。何況,在美國社會生存,我們不應將自己文化視為點綴品,而應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
--------------------------------------------------------------------

【本報洛杉磯訊】由華裔舞蹈家王仁璐創作的舞集Moebius,明年夏季將在洛杉磯美日廣場盛大演出。
王仁璐表示,這出舞劇在表現人與宇宙間的關係,從時間與空間的交錯關係上,看到人類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這項表演的服裝及面具由法國著名的視覺藝術家姬麗兒﹙Francoize Gilot﹚所設計製作,在美日廣場的室外舞臺設計,則由日裔伊牟野口﹙Isamu Noguchi﹚負責。至現在為止,共有八人將參與演出。
現任南加州大學舞蹈教授王仁璐,出生于昆明,幼年在香港學過芭蕾舞、古典舞以及平劇做工,直到與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學舞時,得到鼓舞,才開始朝著創作舞蹈藝術的方向走。
王仁璐在國際舞蹈佔有一席之地,她的舞集特別強調肢體功能及表達方式的溶合。她擅長利用建築物與大自然,溶入她的舞蹈中,讓外在可見的事物及行為,與內在心靈互相結合。
王仁璐在一九六八年曾回國教舞,並在臺灣做了首次現代舞公演,演出舞劇「白娘子」。
一九七二年與先生賀伯、修爾創設「新集」舞團,並在七九年推出轟動一時的舞劇「金山」,來年,在日本城的文化中心演出「古音的呼喚」,獲得洛杉磯時報舞評家的極力讚賞。
去年暑假,王仁璐應邀前往臺北,和國內藝術界人士會合,並協助鄭佩佩的舞蹈學校開辦,把她獨特的舞蹈方式,介紹給國內舞者。
王仁璐表示,她是在極端不同事物的衝擊下成長,她編的舞,也嘗試做傳統與現在東方與西方箋的橋樑。
她說,明年的演出,將以稻米做一個探討的重點,來說明人與物質,大自然,宇宙的成長關係。

日期:

1984(創作年代)

其他:

版權使用限制:本作品授權採用僅供瀏覽 

2012/12/10(資料更新日期)





美工分隔
通過A+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TEL:+886-2-28961000#1822 FAX:+886-2-28938784 Copyright 2010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導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