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件圖檔資料區
|
主件後設資料
- 收藏分類:
- 收藏等級:典藏品
- 主題類別:舞蹈
- 次要類別:當代舞蹈
- 資料類型:
- 資源類別:動態影像
- 藏品格式:
- WMV
- 關鍵詞彙:
- 天籟 張曉雄 當代舞蹈
- 創作者:
- 編舞:張曉雄
音樂創作者:The Path - Singing Bowl
- 其他參與者:
- 舞者:張曉雄、洪康捷、張建明、陳冠霖、溫祖威
燈光:程沛光
- 主題:
- 《天籟》是回歸生命本質,「通過音樂、通過藏族佛教的『天葬儀式』,提出對死亡的看法。」
- 描述:
舞作描述: | 斜後方射下一道白光,拉長舞台前方舞者的影子和身體的輪廓。後方垂掛的紅色綢布上,波浪般的線條是燈光熨染的圖案。低沉的泛音詠唱之後,傳來的是一波波由「西藏頌缽」傳遞的迴聲。這是一首由男子詮釋的舞蹈,他們僅在下半身纏上膚色布條,台上的煙霧在白光的照射下裊裊浮動,一股神秘的氛圍油然而生。舞者隨著音律,齊力將同伴舉起如同獻祭般神聖。
隨後,他們又猶如西藏天葬台上盤旋的鷹族。舞近尾聲,垂掛的紅綢布被取下,繫綁在張曉雄腰上,他身體極力向前,失衡的前傾姿態靠著前方舞者給予的抵抗力量,獲得傾斜且穩定的平衡。最後他奮力衝出,與其他舞者拉出的距離,紅綢布如同禿鷹展開的翅膀。
《天籟》是編舞者在歷屆年度展創作中,唯一一次參與的演出。 | 創作理念: | 《天籟》是回歸生命本質,「通過音樂、通過藏族佛教的『天葬儀式』,提出對死亡的看法。」
張曉雄當時接觸西藏密宗,特別喜歡「西藏頌缽」的震盪聲響。他表示:當人進入萬籟俱寂的心靈空間,任何細微的聲響都能成為巨大的迴聲。「西藏頌缽」能傳遞很深層的共鳴,讓人心靈清透,有種曠世天籟的感受。 | 製作名稱: |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學系2001初夏展演 | 演出地點: |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學系舞七小劇場 | 演出時間: | 2001年5月17~20日 | 錄製時間: | 2001年5月17日7:30 PM
|
- 日期:
- 2001(創作年代)
- 來源:
- 授權合法使用
- 其他:
- 編撰者:莫嵐蘭
- 版權使用限制:本作品授權採用僅供瀏覽
- 2011/03/01(資料更新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