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件圖檔資料區
|
主件後設資料
- 收藏分類:
- 收藏等級:典藏品
- 主題類別:舞蹈
- 次要類別:臺灣原住民舞蹈
- 資料類型:
- 資源類別:動態影像
- 藏品格式:
- WMV
- 關鍵詞彙:
- 阿美族宜灣村年祭歌舞 平珩 原住民
- 創作者:
- 編排:平珩
排練指導:瓦旦 (蘇建雄)、莎蘊 (陳嘉琦)
- 其他參與者:
- 舞者:方志勇、林維哲、戴于修、曾文鼎、侯當立 等
服裝:設計 - 林璟如(根據田野資料整理重現) 服裝:製作 - 綺亦麗公司縫製、舞蹈系同學刺繡
- 主題:
- 台東縣宜灣村是保留阿美族傳統年祭最完整的村落。本舞根據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於一九八六年七月所作之田野調查資料,重新編排,呈現迎靈祭、宴靈祭及送靈祭的歌舞樣貌。
- 描述:
舞作描述: | 此舞多呈圓形順時針隊伍踏步,邊歌邊舞地行進,舞步變化豐富。舞始,兩名代表青年組練習生(Pakarogay)的舞者,在舞台上以阿美族語大聲宣告,《年祭》(演出)開始。
首先是在《年祭》第一晚舉行的「迎靈」,只有男子參與,在最高級青年(Mama No Kapah)持杖領唱的〈迎靈祭〉(ifolod)歌聲中,依年齡階級組織排序,彼此手拉著手,以欣喜的心情,一起擺手、踏步,在舞台上營造部落中祭典的歌舞景象。隨後,女舞者加入歌舞的陣容,代表《年祭》第二日起在白天舉行的〈宴靈祭〉(kailisinan)開始。節奏轉為輕快,隊形、動作增加許多變化,尤其是最後「舞龍」的隊型,是年祭舞蹈的高潮,也是大家彼此以歌舞打招呼的方式,有相互打氣、激勵之意。
最後,〈送靈祭〉(pipihayan) ,由女性主導,顯示了阿美族母系地位的特殊。女舞者在舞台上斜排站立呈一列,男舞者們分坐兩旁,在年輕人的敬酒聲中,喝著小米酒。男子最後加入舞隊,唱著輕快的飲酒歌及踏著送靈的舞步,結束祭典。 | 創作理念: | 阿美族(Amis)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部落是由年齡階級組織而成,依組織分擔部落及年祭的工作。母系社會的家庭結構,由女性家長決定家中事務。依地域區分台東縣宜灣村屬於「海岸阿美」。
《年祭》是阿美族在年度轉換之際,感謝神靈和祖先,以歌舞祈求來年驅禍祈福、穀物豐收的最重要活動,如同漢人文化的過年。宜灣村是目前傳統年祭保留最為完整的村落,極具教育傳承的意涵。
平珩根據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的「臺灣土著祭儀歌舞研究小組」,1986年7月18日至24日為期8天的田野採集成果報告的資料,汲取《年祭》中的〈迎靈祭〉 (ifolod)、〈宴靈祭〉 (kailisinan)及〈送靈祭〉(pipihayan)的歌舞樣貌,將其重現於舞台,於1987年首演。歌舞指導:瓦旦(蘇建雄)、莎蘊(陳嘉琦);服裝設計林璟如根據採集資料重建。服裝製作:綺亦麗公司縫製、舞蹈系同學刺繡。
| 製作名稱: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2004初夏展演 《夢的時辰》 | 演出地點: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 | 演出時間: | 2004年5月27~30日 | 錄製時間: | 2004年05月29日 2:30PM
|
- 日期:
- 1987(創作年代)
- 來源:
- 授權合法使用
- 其他:
- 編撰者:莫嵐蘭
- 版權使用限制:本作品授權採用僅供瀏覽
- 2011/01/25(資料更新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