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件圖檔資料區
|
主件後設資料
- 收藏分類:
- 收藏等級:典藏品
- 主題類別:舞蹈
- 次要類別:當代舞蹈
- 資料類型:
- 資源類別:動態影像
- 藏品格式:
- WMV
- 創作者:
- 編舞:張曉雄
音樂創作者:Dmitry Shostakovich
- 其他參與者:
- 舞者:吳品儀、許瑋玲、楊育鳴、李貞葳、吳建緯 等
燈光:車克謙 服裝:楊宇德
- 主題:
- 給在天國的朋友………
- 描述:
舞作描述: | 舞台上籠罩著極度哀傷的氣氛,兩盞頂燈好似荒涼城市中唯一的光源,顯得異常幽暗。舞台上四位舞者站立不動,舞台前方一位舞者飾演戰爭受傷的士兵,身裹繃帶,垂落長長的繃帶在地板上拖曳著。群聚的三位舞者中,其中一位女舞者緩緩走向士兵,展現許多擰轉、迴身、雙手向前探求的動作示現緊繃的肢體語彙。
舞作時光倒流,表現一段回憶男女愛戀的舞蹈。在激昂的樂音中,運用許多拉扯、環抱、抬舉以及華爾茲的動作語彙,表現即將上前線的士兵與愛侶難分難捨的心情掙扎。舞末,時空回到現實,裹繃帶士兵站立在其他男舞者的肩上,高舉雙手似乎是在向天遙問﹕為什麼命運要如此安排?」
《浮生》以電影蒙太奇的手法,描述傷痕累累的士兵在戰爭過後肉體傷痕痊癒,然而返回家園過往景象已蕩然無存,心靈的傷口卻再被掀起的心路,這是戰火浮生下倖存者的哀傷。 | 創作理念: | 2006年,當時張曉雄身體健康出現問題,也正遇到羅曼菲彌留的生命狀態,都讓他再一次面對死亡的課題,改變了編作輕鬆小品的初衷。
張曉雄希望由歷史的角度觀看生命的價值,讓學生藉由排練舞作的過程面對生命哲思。「人類無法迴避生老病死,也不可預測巨大災難。如果只侷限在個人生命的描繪可能沒有多大意義,但如果是通過對死亡的見證,可以看見人對生命的態度,我相信會有更大的啟示。」此舞於2007年,在焦點舞團《三十歲以前……》畢業聯展中重現;《浮生》的完整版本,於2008年由台北越界舞團詮釋演出。
| 製作名稱: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2006初夏展演 | 演出地點: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 | 演出時間: | 2006年5月25~28日 | 錄製時間: | 2006年05月26日 7:30PM
|
- 日期:
- 2006(創作年代)
- 來源:
- 授權合法使用
- 其他:
- 編撰者:莫嵐蘭
- 範圍領域:浮生 張曉雄 當代舞蹈
- 版權使用限制:本作品授權採用僅供瀏覽
- 2011/03/01(資料更新日期)
|